围绕企业需求 突出问题导向 推出九大服务项目
鄂州打造“双千”升级版全力服务企业纾困解难
2022年,鄂州市深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打造“双千”升级版,围绕企业需求,突出问题导向,推出九大服务项目,推动各地各部门掀起下基层、进企业、访问题、解难题的热潮,服务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全力稳住工业经济大盘。

市委书记孙兵调研督导金牛管业疫情防控和稳产保链工作

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平到盛隆电气调研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市领导靠前服务
4月13日,正值主城区静态管理的特殊时期,市委书记孙兵深入球团、鄂钢、金牛管业等重点企业调研督导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和生产经营情况时强调,各企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疫情防控和稳产保增“两手抓两手硬”,积极为全市经济平稳运行作出应有的贡献,各部门要主动作为、精准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8月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平到镁里镁科技、瑞华光电、鄂州电厂等重点企业调研生产经营情况,要求各企业深刻认识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科技创新趋势和规律,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鄂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前三季度,市领导走访重点企业150余次,现场调研企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情况,协调解决用工、物流、征地拆迁等诉求,各“双千”成员单位累计走访包保企业350余次,上门开展贴身服务,累计收到企业反映的各类诉求共150件,办理回复143件,办理回复率达95.3%,企业随机回访满意率100%。
打通堵点 破除痛点 畅通政企沟通渠道
一直以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头戏。为搭建“政企沟通零距离、排忧解难面对面”的新型政企对接平台,我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创建了“政企恳谈会”机制。恳谈会由市长陈平主持召开,每次聚焦不同的主题,围绕纾困解难,倾听参会企业的诉求、建议,现场协调解决或交由责任单位限期解决,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全力营造“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今年已举办5场恳谈会,邀请鄂州电厂、容百锂电等41家重点企业与会,办理企业诉求问题85个,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春风送暖 精准施策 惠企政策飞入千企万户
今年以来,国务院稳经济33条、湖北省稳经济133条、湖北省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13条、鄂州市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20条等重量级惠企纾困政策密集出台,市“双千”办、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单位广泛收集企业减负、财税支持、要素保障、稳岗就业、物流畅通等方面的惠企政策措施,编印《鄂州市“双千”活动惠企政策选编》、《鄂州市惠企帮扶政策汇编》、《鄂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选编》、《稳经济 促消费 助纾困政策汇编》,组织100家工业企业开展线下惠企政策宣讲活动,通过现场培训和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市政策对接微信群进行惠企政策宣传,让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助力各类政策大礼包落地落效。
以展促销 以销促产 推进鄂州造鄂州用
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为推动鄂州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市“双千”办聚焦武鄂产业同链发展,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设置“产销对接”板块,公开发布企业供需信息55条,积极协调鄂钢公司、世纪新峰、金牛管业、顾地科技、杜肯索斯等相关工业产品生产企业与中建三局开展产销对接。8月29日,市“双千”办在临空经济区招商展示中心举办全市工业产品产销对接会暨产学研用高峰论坛,为电子电气、医药行业搭建工业产品供需对接平台,助力我市企业拓展在政府工程建设领域和终端消费领域的市场份额。本次产销对接活动,38家企业分别与27个重点项目建设单位、12家医疗机构开展了深度合作洽谈,8家企业分别与3家项目建设单位、4家医疗机构现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9月28日,市经信局联合市住建局、市商务局等单位在葛店开发区组织开展建材行业产销对接会,服务15家企业签订了意向合作书。
融资有道 服务无限 帮助企业稳住资金链条
为贯彻国家、省、市各级助企纾困决策部署,市地方金融局等单位积极通过引导全市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总量投放,调整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狠抓政策落实,不断加强金融助企帮扶力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今年以来,陆续举办金融“早春行”、普惠金融、稳企纾困等8场专题银企对接签约活动,促成14家金融机构与278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扎实开展“融资困难企业信用培植工程”,对102家融资困难中小企业开展结对培植,累计为77家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发放贷款4.93亿元。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相关银行申报首批科技创新再贷款16.08亿元、交通物流再贷款2691万元、碳减排支持工具4600万元,帮助鄂州电厂等企业争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8.57亿元。
搭桥铺路 才聚吴都 破解企业用工难题
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通过搭平台、提技能、强帮扶、优环境,扎实开展保障企业用工服务专项行动。搭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53场,实施“6+1”劳务协作行动。提技能——开展网络直播、养老护理、制图员等“新专业”“好专业”培训20000余人次。强帮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11人1.37亿元,“千名引硕工程”人才生活补贴311人202.36万元,“人才强企工程”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131人52.7万元。优环境——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若干措施》,兴建零工市场。通过政策引领、加大招聘力度、创新服务模式等措施,充分发挥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市场机构、技工院校作用,改善人力资源供给,优化企业用工生态,创新方式打出“组合拳”,全力以赴保障企业用工。2021年以来,累计帮助2500余家企业招聘员工1.1万余人,有效破解企业用工难题。市经信局组织爱民制药、本邦复合材料等15家企业到省内各大高校院所招募15名专家教授就任企业“科技副总”,累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2个,推动10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引进人才23人,开展培训711人次,建设平台12个,达成技术创新项目合作协议14项,涉及金额573万元。

市人社局举办线下招聘活动
学深悟透 示范引领 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时强调: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重要讲话精神,将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纳入“双千”包保服务的重要内容,掀起创新发展热潮。市科技局落实各级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创新平台、引进高端人才,加快创新创业步伐,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武鄂科技同兴核心区和光谷科创大走廊鄂州功能区,建成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8个,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41个,技术创新中心13家,临床医学中心2家。市农业农村局加快建设鄂州市特色种业研究院,积极筹建鄂州市农科院,与高等院所共同建设院士专家科研基地1.5万亩,累计建成国家及省级渔业良种繁殖场9家、院士专家工作站6个、博士工作站3个、国家级科技小院2个。市科协督促指导新建19家企业科协,对接省科协和华中农业大学,为我市科技小院筹建单位选聘进驻专家团队,向上争取中国农技协批准同意我市设立湖北鄂城球根花卉科技小院、湖北梁子湖河蟹科技小院。
克服危机 应对疫情 服务企业畅链稳产
作为企业的娘家,市经信局把服务企业畅链稳产,稳住工业经济大盘作为重中之重,密切监测原煤、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情况,做好金融、运力、直供电等惠企服务,确保鄂州电厂、鄂钢公司等重点企业稳定生产,积极争取三峡集团、宝武集团总部对其倾斜支持,加快节能降耗项目实施进展,引导企业向内使劲,减少“三项费用”支出,多渠道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最大限度消化减利因素。主城区静态管理期间,市经信局会同市交通运输局建立工业企业外来货运车辆运输协调机制,受理112批次682辆外来货运车辆申请,实行交通卡口-企业“点对点”闭环运输,有力地保障重点企业生产运行平稳,市商务局积极组织全市保供企业(包括大型商超,重点成品油企业,重点餐饮企业,重点物流配送企业等)做好全市物资保供工作,帮助重点保供企业申请车辆通行证,为全市物资保供打开绿色通道。
依法依规 多方协调 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也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中小企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生产经营形势普遍下滑,稳住资金链成为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底线。为提高中小企业资金周转率,我市及时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聚焦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形成的货物、工程、服务款项拖欠,依靠法治化、市场化方法并适当运用行政手段,集中化解存量拖欠,严防新增拖欠。在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督促下,各地各部门开展全面自查自纠,妥善处理历史遗留的拖欠账款问题。
生产再忙 安全不忘 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引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三管三必须”责任。市应急管理局制定了全市工贸行业“三千帮扶”行动实施方案。将全市钢铁、粉尘涉爆企业纳入帮扶范围,采取“一企、一专家、一包保干部”的方式开展安全生产帮扶服务,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力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巩固和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质量,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经营情况明显改善、经济综合效益有效提升,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

市应急管理局采取“一企、一专家、一包保干部”的方式开展安全生产帮扶服务
市“双千”办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主办